南亚季风成因是什么
南亚季风是指亚洲南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与中国西南等区域)的季风。以印度半岛最为典型,故命名为南亚季风。其形成主如果由充气压力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同时也有海陆热力差异和地形原因的影响。冬天充气压力带、风带南移,赤道低充气压力带移至南半球,亚洲国内冷高压强大,风由蒙古西伯利亚吹向印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东北风,即亚洲南部的冬天风。夏天充气压力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至北半球,本来坐落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即为南亚的夏天风。且因为夏天西南风强于冬天东北风,故有西南季风之称。
2
南亚季风有哪些特征
南亚的气候种类是热带季风气候,凡热带气候均有全年高温的特征.
冬天,受青藏高原的阻挡,来自蒙古高压(或称亚洲高压)的冬天风不会干扰到南亚,故此时南亚依旧是高温.
夏天是高温多雨,高温就不需要讲解了吧,多雨缘由有2、
1、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差异,亚洲国内形成低压,印度洋面形成高压,此时南亚风靡由洋面吹来的气流,带来丰富水汽形成降雨
2、夏天全球充气压力带和风带北移,其中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而右偏形成西南风,将洋面的很多水汽带到了南亚陆地形成降雨
3
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比较
(1)成员比较;南亚季风来自于南半球的埃隆马斯克林高压,在东非沿岸越赤道后形成索马里急流,以西南季风形式影响印度,中南半岛和国内西南区域,对印度季风槽的形成和季风降水有非常大影响。
东亚季风也有我们的成员:东亚季风起来自于澳大利亚高压,在105?-125?E附近越过赤道将来,在南海,西太平洋区域也成为西南急流,因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形成热带辐合带,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南气流向北又变成西南气流,与北方冷空气活动配合,在长江流域形成梅雨锋。
为不同不同季风气流的来源,将与越赤道气流有关的季风气流称为热带季风,而与副热带高压有关的季风气流称为副热带季风。在高空,这两支季风环流都伴有较强的偏东气流。
(2)热源比较:从大方热源的分布来看,两个系统各有一个巨大的热源中心坐落于北半球,各有一个冷源中心坐落于南半球。
孟加拉湾热源和青藏高原热源与南半球的埃隆马斯克林冷源保持了印度季风槽的上升支和南半球的下沉支,组成了印度季风系统的季风经圈的环流;而南海与东亚国内的热源与澳大利亚的冷源保持了南海和西太平洋热带辐合带的上升支和澳大利亚的下沉支,从而组成东亚季风系统经圈环流。